应对雪情是智慧城市的一道考题

智慧城市是近年的热门话题。按照通常理解,城市的“智慧”即高度信息化、数字化,只不过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并没有那么重要、迫切,所以感觉并不明显。而当遇到极端、突发情况时,城市的智慧成色就凸显出来。例如,在如期而至的这场大雪之后。

昨天下午,市教育部门发出“中小学自行决定是否上课”的通知后,班级的微信群里,老师和家长迅速完成了几个回合的互动,在经过征询意见、统计到校/在家学生人数等流程后,最终方案出炉:所有学生在家自习,老师会把周末作业发在群里。这是一次很有趣的体验,以往类似情形,学校和老师会直接作出决定,家长没有参与的机会,也不了解其中的过程。相比之下,现在的家校互动无疑更智慧了,信息的传递速度、渠道、知晓率都在大幅提升。

大雪之后,人们还有更急迫的问题。高速公路封不封,机场飞不飞,公交跑不跑,乃至哪条路更顺畅,哪里的雪景最好看……感谢互联网,感谢社交媒体,让我们动动手指、划划屏幕就能获取相关信息。大雪打乱人们的生活节奏,便捷的信息帮助人们重新找到方向,就像是导航软件将一辆辆车子引回正轨,让城市重新变得和谐有序。

普通市民的关注之外,城市的智慧指数更是直接反映在雪后应急能力上。交通、市政、环卫、公安、气象,这些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部门、系统,如何做到上传下达、响应及时、调度灵活?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也离不开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一场大雪过后,如果道路很快恢复清洁顺畅,折断的树木被及时清理,各种公共服务有条不紊,人们就能更多感受到美好浪漫,而非大雪带来的各种生活困扰和拥堵。这些也将成为城市变得更智慧、更高效、更有机的证明。

智慧城市建设包括政府层面对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工具的应用,也包括广大市民对社交媒体、社会工具的应用。同时,政府职能部门、公共服务机构也要充分利用社会工具,将信息及时准确地送到市民面前。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存在重复建设、信息孤岛、信息碎片化等现象。具体到现实中,很多时候市民接收到的信息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同一主题的消息通知蜂拥而至,渠道不一,甚至真假不一。如何让信息的传递更加系统整合,既有赖于技术进步,也需要在管理机制上继续创新。

智慧城市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最终形态是什么样子,恐怕专家也描述不出。我想,应该不只是第一时间收到气象和交通信息,而是当大雪天学校停课时,孩子们坐在家里就可以听老师讲课、和同学交流,那样的画面就是智慧城市了。我相信,这一天并不遥远。

原创文章,作者:冰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38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