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即新四化同步发展。城镇化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始终是被关注的焦点之一。

目前,新型城镇化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城镇化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它将怎样借助信息技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体现在哪里?就这些问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一一为我们解疑答惑。

记者:当前我们正面临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路径,请问您是如何理解“城市发展与信息化融合”这一问题的?

高新民: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即新四化同步发展。

现在人们谈得更多的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事实上,信息化和城镇化也是融合的关系,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建设城镇化需要考虑时代背景。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主要的时代特征,因此一定要在此时代背景下考虑城镇化的发展模式。

二是新型城镇化要与传统城镇化区别开来,不能重走传统城镇化发展道路。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是粗放式的、污染的、高消耗的、不以人为本的发展,而新型城镇化则是集约化、绿色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想实现新型城镇化,信息化手段能够很好地提供支撑。

三是新技术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从城镇规划开始,要以信息新技术为指导,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在城市运行方面,要利用新技术让市民生活的便利、企业运营高效,同时,新技术要为城市公共安全和基础设施智能化运行提供支持。

四是城镇化一定要有相关产业作为支撑。新型城镇化中一定要有新型产业群,在信息技术带动下,可发展绿色的、低消耗的产业。

记者:有人指出,“以人为本”是现阶段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特点之一,请问您是如何理解这一看法的?

高新民:以人为本的初衷是满足人的需求和体验,对于城市来说,就是要给人提供宜居环境、创业环境和就业机会。

人是城市化的中心,城市化的发展不能只看物不看人。

过去我们在城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主要是从技术层面考虑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往往认为建设智慧城市就是建设物联网、建设云计算,这并不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从技术层面来看,建设智慧城市需要把物联网、传感器等利用起来。但是建设智慧城市,技术仅仅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为市民提供宜居的、安全的、绿色的生活环境,以及很好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创业环境,提高市民素质的条件。这样的以人为本才更有价值、更有必要。

记者:目前关于智慧城市的概念有很多种提法,那么可否请您谈一谈对智慧城市概念的理解?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来说有哪些关键要素?

高新民:现在智慧城市的定义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我们不一定非要为智慧城市下定义,以我的观点来看,智慧城市应该是信息化时代城镇发展的新目标,同时也是城镇发展的新模式。

我的理解,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信息技术和城市发展战略相融合。新目标需要用信息技术来驱动和引领,新模式需要用信息技术来创新。现在除了称其为“智慧城市”外,也可以叫做绿色城市、幸福城市、花园城市。

二是以领域为中心。在信息技术推动城市信息化过程中,不应以机构为中心,而是以城市运行要素领域为中心推动,如交通领域、能源领域、水资源领域、产业领域等。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gaoduanfangtan/11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