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码”奔腾 食品追溯难以形成完整链条

  问题不是不能追溯,而是可追溯的系统太多了。
  
  商务部门、农业畜牧、工商质监,乃至企业自己都在建立可追溯系统。但这些所谓的追溯系统,各自为政,都局限在自己的某些环节之内,难以形成完整的链条。
  
  要解决这个矛盾,最重要的是统一追溯标准,每个环节都按照相同的规范参与进来,分别追溯到自己的上下游,那样才能让整个追溯链高效、完整。本报记者李建东
  
  现状:各自为政,追溯难成一条线
  
  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农产品的质量体系建立的文件中就明确表示,要实施食品质量的安全追溯制度。同年6月1日开展的《食品安全法》也要加强各种记录,批次记录、产地记录,可追溯体系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的一个发展方向。
  
  但目前国内食品可追溯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万码奔腾。”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应用推广部主任李建辉用这个词来形容目前可追溯体系的现状,不是没有可追溯体系,而是可追溯体系太多,各有各的一套模式,难以融合。
  
  “不仅商务部门、农业畜牧、工商质监机关抓可追溯监管,就是一些生产企业和商家,也把食品安全追溯作为最好的商业卖点。”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例如工商局在超市零售环节追溯,质监局在生产加工环节追溯,食药局在餐饮环节追溯。总体来看,国内追溯产业还是围绕一个企业或者一个监管环节实施的,并没有实现全供应链的可追溯。
  
  在李建辉看来,目前,我国对食品安全实行分段管理,不同部门负责不同环节,致使许多企业、行业和部门都在各自领域制定了不同的食品安全追溯编码,这些追溯编码由于没有采用统一的标识系统,因此存在不规范、不统一、不兼容的问题,极易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这些信息只能在各自的企业或相关的行业部门中使用,由于其与超市采用的商品标识系统不兼容、与国际不接轨,而且不具备全球通用性,因此将会增加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成本,进而引发供应链反应迟缓和不确定、时间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解决:“向上一步追溯,向下一步追溯”“为了有效解决这些困难,我们除了需要加大对商品编码与标识系统的宣传力度外,还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以中国商品编码与标识系统为基础的追溯标准化体系等。”在李建辉看来,要实现食品的全程追溯,需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参与进来,而每个环节要做的是“向上一步追溯,向下一步追溯”。
  
  前提是,这需要一个统一的追溯标准,目前李建辉极力倡导的是GS1的追溯标准。这是国际通行,使用范围最广泛的标准。
  
  2005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正式推荐GS1追溯标准用于食品的跟踪与追溯,欧盟将此种方法定义为“UN/ECE追诉标准”。
  
  在此基础上,全球60多个国家相关食品部门都颁布了基于商品条码的与GS1一致的食品追溯编码技术规范与应用指南,在各国食品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是统一组织、协调、管理我国商品条码、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的专门机构,致力于在全国推广国际通用的、开放的、跨行业的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和供应链管理标准。1991年4月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2000年以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食品安全追溯领域积极跟踪国内外最新发展,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追溯技术,探索追溯技术在我国的实践应用,通过十多年的积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6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