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应用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信息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传输和应用条件的优化,将极大地改善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国务院"十五"计划的报告中强调"新的历史机遇,使我们可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各地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

政府作为国家的职能部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政府部门的工作之中,无疑能大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就开始将现代政府管理观念和信息技术相融合,进行电子政务的建设。所谓电子政务是指政府运用现代电脑和网络技术,将其承担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网络上进行,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电子政务的实施使得政府事务变得公开、高效、透明、廉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欧洲各国、 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先后通过各种会议将推进信息化注入到国家意志中去,并率先跨入了信息时代,带动综合国力迅速增长。进入新的世纪,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信息化放在了首要位置,将信息化作为实现国民经济腾飞的契机。

1. 研究电子政务应用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

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信息化应用的建设也同样有长期的建设过程。电子政务应用的建设特点决定了其建设过程必须是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过程。

( 1 ) 政务应用开发的周期较长。政府部门通常都有较为复杂的工作流程,业务范围较广,因而政务信息化应用的开发周期较长。对于级别低或者业务较为独立的部门,其应用开发可能只需一两个月,但对于高级别的政府部门或体系庞大的部门如金融部门、税务部门,则其政务应用的开发时问都在数年之上。

( 2 ) 政务应用建设的投入资金大。信息化建设是以巨额投资为前提的,据资料显示,我国金税工程国家累计拨款已超过15亿元人民币, 但仍无法真正实现"税控"。有消息称,美国每年仅政府信息化的投入就为1200亿美元。这些情况表明,信息化所需资金数额巨大,并且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

( 3 ) 政务应用系统的生命期有限。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部门的岗位设置、职能划分和办事流程都在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在这不断变化的使用环境中,政务应用系统的生命期是有限的。当应用系统不再适用于新的政府业务时,就必须进行升级或被淘汰。改革步伐的加快使得这种升级或淘汰往往三五年就有一次。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一个政务应用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建立起来,而系统可使用的时间相对其较长的开发期来说是短暂的,如果应用系统不能在生命期创造出多于投入的效益,则可以说应用系统建设失败。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的前提下搞政务信息化,资金实力雄厚。我国是在尚未完成工业化情况下搞信息化,底子不厚,一旦系统建设失败,就会给国家带来损失。只有保持政务应用建设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避免业务系统过早被淘汰,避免建设资金的浪费,保证应用系统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减少运行成本。

2. 我国电子政务应用的建设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起步。从90年代初的"三金"工程、90年代末的政府上网工程、2000年的"三网一库"建设任务,到2002年的"两网、十二个重要业务系统和四个基础信息库",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走过了一段不短的路程。

2001年12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落实这一决定,对于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挑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和金融监管(含金卡)4个工程。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国的电予政务建没从总体上看仍处于训始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 1 ) 应用系统技术落后,实际应用效果低

自1999年启动政府上网工程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政府部门都已建立了互联网站,7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设立了办事窗口,推出了各种网上办公业务,但大多数的政府网站都以内容简介、部门设置、政策法规等为主,一些地方政府仅仅是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了网上,公开的信息量少,缺乏有效的互动性,实用性不足。往政府网站的设计上,大部分网站缺乏人性化,内容陈旧,更新不够及时,公众很难找到具体业务部门的详细信息。这样的政府网站缺乏与用户的交流沟通,政府与上网公民之问缺乏互动性、回应性。

( 2 ) 重复建没,标准不统一

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发电子政务应用时往往各自为政。许多系统在业务内容上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而且,这些电子政务系统大都是以某一厂家的操作系统与系统集成技术为基础,采用了不同的标准,因此各系统之间相互隔离独立,形成信息孤岛式的信息系统,影响了电子政务的正常发展。

( 3 ) 资源共享程度低,缺少协同处理能力

重复建设导致各级政府部门系统信息孤立,数据资源难以共享。同时,不同部门的系统之间也存在资源重复、共享程度低的现象。比如公安部门的应用系统有一套居民信息库,而社会劳动保障系统也有自己的一套居民信息库,两个信息库在内容上有重复,甚至还有不一致的情况。这种信息割裂的情况导致在处理一些跨部门的业务时,必须由人来完成信息在不同系统间的转移,系统缺少协同处理能力。而且诸多的人为操作还增加了数据误差产生的可能性,而且对数据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 4 ) 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电子政务应用处于网络化的环境之中,在享受到网络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的好处时,也正冒着信息被非授权人员获取和系统遭到侵入攻击的风险。通常政务应用的级别越高,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也越高,涉密的政务信息越多,对安全的要求也越高。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3次会议中都提到了信息安全问题,但信息安全问题却一直未能得到圆满的解决。这在国外亦然,美国白宫的官方网站都曾屡次遭到黑客攻击。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xueshudongtai/4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智慧城市
上一篇 2013 年 4 月 11 日
下一篇 2013 年 4 月 11 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