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都在谈什么?智慧建造这次抢了风头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

你站在一个长满杂草的、荒芜的空地前,带上AR头盔。眼前瞬间出现了一个完美的现代化小区,绿树成荫,甚至能闻到一缕花香,听到几声鸟啼。抬头看20楼,那个将是你未来的家的位置,阳台甚至折射着日光。

这或许就是未来建筑。用BIM建造,用AR感知,用VR体验,用云和大数据连接,再搭配物联网、智能家居、机器人家政,“黑科技”遇上建筑产业,带来的想象空间如此诱人。

智慧城市都在谈什么?智慧建造这次抢了风头

盖房子也能流水线生产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第十一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暨设备博览会11月4日刚刚结束。参会的业内人士还沉浸在大会上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想法、新设备里,琢磨着自己手头的项目是不是还可以多一些尝试,例如试一试BIM技术,或者协筑云平台。

随着出行、购物、教育这些传统的生活方式被互联网和新技术颠覆,像盖房子这样既传统又属于生产方式的行为,也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变革。

既然飞机可以标准化制造,那么盖房子是不是也可以流水线建造?有的企业已经开始了建筑工业化的尝试。当然,也遇到了很多挑战。“飞机可以飞走,但建筑物本身建造完之后是不能移动的,这是建造的一个很特殊的特性。”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广联达公司高级副总裁袁正刚,在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和众人分享了“产业互联网助推智慧建造健康发展”话题,他谈到当前的装配式工地,工厂加工、现场吊装等都碰到了一些很大的问题。

人们已经开始尝试,在建筑设计时用AR技术把虚拟的模型与现实的产品进行叠加,或者在施工工地上,用机械码砖,甚至机器人充当劳力。又或者,像制造飞机一样,多方协作,制造零件,精密地建造房子。例如生产标准化的洗手间、病房等,以前可能需要三个月才能盖起来的部分,只需要几个工人一两天就能安装好。袁正刚带着会场的众人回顾了当下建筑领域的新技术应用,并引发思考——“黑科技”究竟怎样帮助建筑行业转型?建筑行业创新发展之路在何方?

一个目标和它的四个维度

建筑行业要怎么走,首先取决于它的目标。

袁正刚谈到,英国政府对建筑行业2025年的目标很简单,降低成本33%,加快交付50%,减少排放50%,提高出口50%。四个维度的数据,一看就懂,但细细深思,其实现了的话,将产生的价值不可估量。

目前中国施工企业的利润率,大概在2%-3%左右。全球差不多也都是这个数据。那么,如果成本降低33%呢?利润率会变得有多高!一次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投资,会浪费多少东西,一个美国调研机构的报告显示,可能是43%。所以,减少建造和建筑使用生命周期整体成本33%,不是无的放矢。

“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十年目标,对建筑企业来说,十年,真正可以把建造成本降低三分之一,公司利润能够提高到10%。”袁正刚算了一笔账。英国政府制定的目标,有很多小组共同推动,并不断到达新的里程碑。英国建筑行业目前的最高目标等级Level3,即基于BIM+技术,达到行业各方面的协作,数据的共享,从设计到施工、用户全面打通。

同样,减少排放也是重中之重。今年初冬,北京乃至全国多个省份的雾霾再一次席卷而来,能见度甚至低到飞机无法降落和起飞,严重污染的空气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而建筑环境,包括生产、运输、机器运转、后期运维乃至供暖等,都会有一定的温室气体排放。

加快项目交付,缩短工期,从概念阶段到施工结束的建造总体时间减少,以及提高出口,减少建筑产品和材料的贸易逆差,也都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

基于建筑产业互联网的智慧建造

要真正把建筑行业的链条打通,解决整个产业的问题,提升效率并赢得发展空间,融入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3D打印、大数据、VR/AR、BIM、云计算等前沿科技的建筑产业互联网,正是大势所趋。

如果将建筑行业从下往上分为四个层面,可以是岗位、项目、企业和产业。袁正刚在探讨智慧建造时,主要从这四个层面目前的一些实践来深入浅出的解读。

岗位层,智慧建造的一大方向是工作的精细化。通过BIM技术提前的三维模拟,连接大数据的建筑信息模型,可以清晰的显示即将动工的建筑的每一个细节,包括管道、线路等。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岗位级真正的精细化管理,做到不错漏整栋建筑哪怕一个插座的小细节。

项目层,则是从管理的精益化来体现智慧建造。众所周知,建筑产业的投资动辄上百亿。仅靠岗位级节省的资金和时间,意义还不够大。而从项目管理上,是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的。一个项目经理每天要做大量的决策,如果他对建筑信息掌握的不是那么准确,造成的浪费可能就会几十甚至上百万。而要基于项目经验做准确的决策,却也并不现实,因为投资上百亿的楼,一个人一辈子可能也做不到一两个。这个时候,BIM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配合和应用,得出的数据信息和决策判断往往比经验更接近事实。项目进度、质量及安全管控、物资需求、资金需求等,都可以形成各式各样的数据图表,将整个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所需所求清晰展示。

企业层,运营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和效益也非常明显。建筑企业的一些管理人员,往往会面临一个苦恼,那就是从底层汇报的数据信息到底准不准确、及不及时。这往往影响着企业的一些重要决策。袁正刚分享的广联达信息大厦建造,就是实现运营数字化的一个典型案例。

广联达BIM 5D的应用,可以清晰的看到整个项目的质量安全、形象进度、进度照片、模型浏览、成本分析、项目文档等内容,甚至施工现场每一位工人的工作状态、运动轨迹、工作成果等,都可以很清楚的记录下来。当项目整体都用数据展现,那么管理者只需要简单地看图表,就可以知道接下来几个月的资金需求到底怎么样,很重要的合同预算以及实际发生的成本如何。

产业层,多方协同必然也开始互联网化。袁正刚以万达广场举例,甲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咨询方、供应商等,在统一的平台共享项目信息和进展,以项目为核心连接各参建方团队,即时沟通,高效协同完成项目目标。目前已经有一些建筑企业也这么做了。还有施工设备的分享,也开始在很多工地推行。

结语

从智慧工地、智慧建筑,到智慧园区、智慧城市,人们向往绿色、宜居、智慧的居住环境,向往便捷、高效、舒适的生活状态。而深耕建设工程信息化领域近20年的广联达公司,也为此在不懈努力。他们在今年提出了“数字建筑”概念,即在实体建造之前,先进行虚拟建造,保证项目风险前移。最后在实体建筑落成的同时,交付数字建筑产品,实现建筑实体、运行、管理的数字化。

2016智慧城市大会的主题是“创新·分享”,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大会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

在互联网以及“黑科技”的不断发展及应用之下,盖房子这个听起来很简单的生产活动,已经延伸出了更多的可能。而智慧城市这个信息化与城市化相结合、充满科技感的概念,也被政府、科技公司等更多人群去创新、去实践。

来源:环球网

原创文章,作者:冰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gaoduanfangtan/27391.html